专注智慧养老,智能养老,养老软件平台系统研发-杰佳通

专注智慧养老平台研发十几年,客户2000+

智慧养老“智”在何处

时间:2022-10-31  作者:小通  浏览量:

智慧养老

智慧养老

 

数据显示,2019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.12万人,占户籍总人口35.2%,怎样应对养老难题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。

近年来,在上海实践中,智慧养老被频繁提及。那么,智慧到底智在何处?能解决哪些养老痛点,又有哪些潜力有待挖掘?

 

 

 

 

智慧设备能否解决痛点

 

 

 

 

几个月前,长宁区江苏路街道试点的智能水表登上热搜,被称为0.01立方米的城市治理智慧。

设备以预警功能为主。老人12小时用水量低于0.01立方米后,智能水表会向街道的‘一网统管’平台报警,平台将信息立即反馈给街道和居委会工作人员,他们将在第一时间上门探视。此外还有智能门磁、烟感报警器等设备。江苏路街道岐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。

88岁的张奶奶已经安装了这套设备,她十分满意:我有一阵子去亲戚家住,长时间不在家,社区发现不对,主动给我和孩子打电话。街道不仅免费为她安装,而且定期上门更换电池。
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智能水表的安装比例较低。后续几批正在启动中。而各方主体有自己的顾虑和考量。

首先,并非每一位老人都愿意安装。一位94岁的独居老人表示,自己身体好,暂不考虑,总觉得申请安装是一件麻烦事。

另外一位老人家属表示,她已给老人家里安装了24小时运转的摄像头,在她看来,水表和门禁反应时间过长。当然,摄像装置只能由家属主动安装,不可能由政府提供服务。

实际上,智能水表12小时以后才报警,似乎为时已晚,会不会有些鸡肋——这是家属和网友的共同疑问。作为保底手段不错,但老人摔倒、出事的第一时间,有没有智能报警的方法呢?

其次,比起外界的热搜,社区内的老人们对这套智能装置的知晓率较低。不少老人把记者错认为推销出水设备的人,表示没听说过智能水表。在社区公告栏上,也没有智能设备的相关宣传。

再者,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安装,目前优先倾向于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。而一些未满80岁或非独居的老人却向记者表达了安装意愿。85岁的熊奶奶和老伴一起居住,但她认为,即使不免费,一个月付几百块钱,她也会考虑安装,我们退休工资不低,还是安全嘛。

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,一直被当作社区智慧养老的样板间。

顾奶奶住的小区离该服务中心只隔一条街,从家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,但她对服务中心知之甚少:我们生病了就去医院,家里有事情就找居委会,去服务中心的老年人都是花了钱的,没人说过里面有什么,我也没进去看过。

记者在附近采访了五六位老人,他们均表示,听说过服务中心,但并不清楚有哪些内容。为老服务中心的推广并不充分。

走进服务中心,只见大厅陈列了各种智能设备,如一步关闭所有电器的声控智能开关、自由调节高度和体位的智能理疗床、便于老人起身的升降式坐便器等。

服务中心的社工坦言,这些智能设备主要应用于内部场景,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,公司主要业务还是为老人提供日托护理。今年71岁的顾阿姨则说:我们退休金少,还是居家养老为主,不愿意花钱去服务中心。

 

 

 

 

一键呼叫的电话机

 

 

 

 

静安区彭浦新村打造的为老服务智慧平台,免费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安装专属电话。平台通过电话,每3天对老人进行一次主动关爱。若联系不上老人,平台工作人员会联系老人家属、居委会干部上门查看,确保老人安全。

更重要的是,每台电话机都有一个红色的一键呼救按钮,同时配有随身携带的遥控器,若老人发生意外,可立即按下电话机或遥控器上的红色按钮,第一时间向平台求助,平台会立即联络社区干部上门查看,或呼叫120急救车辆。

话务员向记者进行了演示,平台页面清晰记录了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、注意事项、亲属联系方式、上次联系时间。我们会依据每位老人的档案进行一对一沟通,包括提醒他们按时吃药、增减衣物等,老人们打电话的求助信息也会录入系统。话务员说。

相较前文所涉两个社区,该街道的智慧平台居民知晓度较高,记者随机街采了七八位老人,大多对智慧平台及申请流程有一定了解。

事实上,类似的智能电话机,在上海已有许多尝试。

柳营路8号,是上海天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一个营业网点。办公室的大电子屏上,正显示着虹口区的地图,地图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圆点。点击每一个点,页面就会跳出该圆点(即一键呼叫电话机)所在位置的老人具体信息,除基本信息外,还有身体状况、疾病历史、曾经呼叫过的服务等。而办公室的后几排座位,均为提供服务的话务员使用。

天与养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袁江枫是一位90后。他说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产业,智慧养老才有希望。

他介绍,虹口区一键呼叫电话机的普及率较高。由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。天与养老的平台系统可实时显示一系列大数据图表,比如当天已接到多少单老人拨打的电话服务、各类型服务占比多少等。

记者查看了几条电话记录。话务员接到一通电话,显示来电人为宝山区张庙街道通河二村的李奶奶,电话中一直有人喊救命,话务员立即联系居委会,但无人接听,又联系110上门查看,原来李奶奶出门买菜时,老伴王爷爷一人在家摔倒,他立即按了紧急呼救键联系平台求助。

又比如家住黄浦区普育东路200弄的金奶奶来电说,自己总是挂不到九院口腔普通门诊。话务员第二天一早电话挂号,替老人顺利挂到了相关门诊,还为老人查好了去医院的出行路线。

电子屏幕页面可以搜索到老人们之前的各种服务求助,如询问医院信息、养老机构信息、药店信息,咨询出行路线、政策法律、房产信息等,甚至有老人心情不好,打电话就为了与话务员唠家常……

袁江枫说,一键呼叫电话机只是其中之一,企业还有一系列应用。比如通过手机App,可对养老助餐配送进行监控,每一单情况都能在手机上追踪和查询。其他应用还有毫米波雷达看护设备、健康数据接入平台等。

 

 

 

 

缺失服务的智能并无意义

 

 

 

 

智慧养老的关键不在于设备,而在于背后有没有‘平台服务’。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期调研养老问题的研究员张结海说。

如今,个人并不难买到智能设备。记者随机在购物平台搜索,某知名品牌智能开关,价格不到70元,评价6000多条,该店铺粉丝5.9万。某知名品牌监控摄像头,可连接手机随时查看视频,价格约200元,每月销量上千件。智能马桶、升降床稍贵,价格比同品牌普通型号贵30%,但也不算高得离谱。可以说,子女但凡有心,仍能买到。

今年65岁的谷女士手机用得很溜,她表示,自己就可购买智能设备,但让她纠结的是,一旦有事,子女都在国外,设备背后谁来管?具体说,一旦智能设备发出警报,有没有平台方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?由谁立即上门查看、迅速反应,与110、120对接跟踪?

几个案例中,接受采访的子女们大多表示,相比听起来很智能的设备,反倒是一键呼叫电话机方便、易懂、服务方式明确,看似科技含量不高,但实际更为实用。

怎样的智慧养老服务比较合理?袁江枫总结为3个特点。首先是便捷易用,太过复杂的智能设备老人用不来。其次是无打扰,老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但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。最后是服务,尤其不能缺失后台人的服务。

他认为,智慧养老的表达其实并不准确,大家容易遗忘最关键的两个字,它应该叫智慧养老服务,人的服务才是第一位。既不能忽视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,又要考量经济成本。智慧养老如果一味追求看上去的高大上,仅仅脸上贴金,最终将流于形式。

 

 

 

 

可追溯的轨迹

 

 

 

 

为了了解一个闭环管理的智慧养老体系如何运作,记者来到佘山脚下的泰康之家·申园。它是由泰康保险集团打造的高品质养老社区,已经运营近5年。

社区主要分几个区域,如居住区、公共服务区,同时配建一家二级康复医院。

居住区的老人,根据评估,入住独立生活的居住楼或按级别护理的居住楼。公共服务区里,有提供一日三餐的食堂、各类文娱活动教室、图书馆、健身室等。居住区有一条走廊直通医院区。康复医院日常对外开放,附近居民能使用医保卡就诊。

申园社区总经理肖欣慧表示,老人从衣食住行、文体娱乐到社会活动都可在这里进行,社区还提供活动课,如烘焙、戏剧、舞蹈、英语等,每天排得满满当当。这里仿佛一座微型城镇,但同时意味着,背后需要一套复杂的闭环管理,科技手段必不可少。

泰康之家科技中心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各类技术。每位老人有一张随身携带的智能卡,集成门禁、消费、定位、紧急呼救等功能。居民自己还可通过手机小程序获取课程表信息、与家属联系、向前台咨询、预约班车等。

申园二期将上线智慧安防平台,提供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一系列技术;在达到护理级别的居民室内,配置智能体态雷达,可自动判断老人是否跌倒室内是否有人;正在推广中的智能床垫能实时感应居民躺在床上的呼吸、心率、是否离床……最终,所有信息都会推送到区域管家的手机、前台护理区屏幕上。工作人员可根据设备预警及时作出反应。

在泰康之家的养老服务系统随机点击一位老人,可立即显示他的基本信息、健康评估、既往病史、体检报告、医院就诊记录,服用过的所有药物列得密密麻麻。医护人员未来还可通过智能电视提醒老人,该吃药了、该打针了、该体检了、午餐少吃红肉等。

每位管家手机上都有一个管理用的App。居民进出房门、去餐厅进餐、参加娱乐活动等,每个活动节点后台有迹可循,可追溯行程轨迹。一旦发现问题,管家立即上门查看,或进行智能定位。

这一系列技术管理涉及多个平台,如医疗HIS系统、智慧安全平台、拉绳报警系统、人脸识别系统、移动定位紧急报警系统、护理区雷达监测系统、智能床垫体征检测和离床报警系统、智慧大屏交互等,还有其他新系统正在试验中。

被问到智慧养老系统最大的难点是什么,社区管理方回答道: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。为此,社区特意开设了手机培训班,根据老年人学后易忘的特点,开发了一套学习课件。

智能设备本身不难,难的是体系设计,如何打造一个集成各类信息、数据关联打通、信息与服务人员可及时交互的服务系统。工程师说。

 

 

 

 

专家对话:比技术更难的是服务的智慧

 

 

 

 

记者:《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》明确指出,推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。智慧养老,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。但探索过程中,如何踩准养老痛点,您对此怎么判断?

张结海(上海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员):个人去市场上购买智能语音开关、智能监控摄像头,只能说明中国的养老需求开始智能化,它和成体系的智慧养老服务还是两个概念。

未来,养老主要方式依然是居家养老。那么,科技如何融入居家养老?

比如为老送餐服务,有没有一个平台App,可挖掘周边社会资源,把周围现成的机构食堂利用起来?如此,老人能像年轻人点外卖那样轻松进行选择。即便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志愿者、社工也可定期提供服务。总之,食堂App谈不上多难的技术,但就像网约车、共享单车,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可提高效率,重新调配社会资源。

又比如远程医疗。它不仅仅是一个视频连接医生和老人。医生一旦开药,老人去哪里买?有没有安全便捷的送药服务?技术连接只是一个开始,背后还涉及一系列复杂体系。

我们一直说医养结合,但是养属于社会保障体系,医属于医疗体系。两个系统,谁来牵头?怎样合作?需要政策打通和顶层设计。

时至今日,智慧早已有了,但人没跟上。比技术更难的,是背后的系统和服务。

记者:民政部门也曾发出提醒,在发展智慧养老时,提倡以人为本,防止智慧不养老,养老不智慧。

张友庭(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:智慧养老在操作层面需要分级分层分类推进。

一些高精尖的智慧设备,可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来发展,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公共服务体系,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、邻里中心、邻里汇等公共空间,如何智慧升级,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。

具体来说,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,首先应该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。比如老人出门不便、去哪里活动、如何就餐、怎样护理,尤其是遇到紧急问题第一时间找谁求助,这类问题可通过适老性无障碍设施、紧急报警系统、日间照料服务等手段来解决,有多高智慧不应该是最终目标。

另一方面,以市场为主体的康养社区、高档养老院,主要解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、专业性照料,智慧技术需求量比较大,这是当前探索智慧养老的主要领域。各类市场主体可率先探索,待条件成熟,未来再普及到公共服务领域。

记者:言下之意,政府不妨搭建一个平台,打通政策,鼓励市场有序探索。而公共养老服务,反倒不宜盲目追求智慧程度,更应该集中资源解决基本痛点。

张友庭:是的。我在调研中发现,睦邻中心、邻里汇等公共空间所提供的社区为老服务很受欢迎,但也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。

比如,这些公共空间的硬件建设有专项补贴,但服务项目、用人成本等后续运营难以持续。有些为老服务区域面积很大,达到300平方米以上,水电成本也高,代理代办业务多,再加上日间护理人员,每年运行成本50万元以上,超出了基层条块的负担能力。

同时,老年人到这些机构享受公共服务,能否收费?如果可以,收费主体、收费标准是什么?目前缺乏政策依据。有些地方委托社会组织来管理,但也不是长久之计。这些难点亟待破题。

本文标签:

本文出处:http://www.kangyangtong.net/news/hyzx/1489.html

本文标题:智慧养老“智”在何处

本站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。

服务支持

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,有问必答,用专业的态度,贴心的服务。

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!

智慧养老解决方案

合作流程

判断养老类型,提出您的需求,设计出针对性方案,给出优惠的报价!

养老软件

常见问题

居家养老运营如何开展?你们的报价如何?等养老建设常见问题。

智能养老软件

售后保障

养老平台部署不难,难的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服务及技术支持。我们知道:做养老平台建设就是做服务,就是做售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