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尊严——我不想麻烦别人,我想自己站起来,自己上厕所,走到客厅里吃饭,我还想自己能出去走走……”这不仅是无数老人的心声,更是每个家庭都将面对的严肃命题。让每位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,正是养老机器人研发的终极目标。
需求催生市场
民政部数据显示,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.4亿,平均近4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。空巢独居老人数量持续增长,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,子女对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迟缓——这些严峻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,共同催生了养老机器人的市场空间。
然而,憧憬与疑虑并存。你会选择与机器人共度生命最后时光吗?被誉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”的机器人,应以何种形式介入老人生活,值得全社会深思。
从概念到现实
2016年4月,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明确提出,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。仅仅一个月后,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率先引进“阿铁”智能机器人,标志着机器人养老从概念走向现实。
同期,广州某老年人护理中心引进的“小康”智能养老机器人,具备人脸识别、情感交流和环境监测功能。这些早期尝试展现了机器人在智能看护、远程诊疗、情感陪伴等方面的潜力。
理想与现实的差距
一段机器人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的视频在抖音获得3000多万播放量,折射出社会对机器人养老的高度关注。然而,现实应用却面临挑战。
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最终停止了与“阿铁”生产商的合作。工作人员坦言:“毕竟是机器不是人,遇到情况处理方式非常机械。”类似地,“小康”的看护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,最终仅用于环境监测。
养老行业资深从业者指出,老年人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。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养老机器人难以满足老人深层的情感需求,无法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精神空缺。
务实的发展方向
经历初期探索后,养老机器人研发正转向更务实的领域。
宁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“白泽”智能护理机器人,核心技能是安全抱扶老人移动。其铝合金机身重达120公斤,但接触面均采用柔软材质,为老人提供如真人怀抱般的舒适体验。
外骨骼机器人则致力于帮助下肢功能障碍的老人重获行走能力。一位研发者动情地说:“亲眼见过因病卧床老人选择轻生,让我深感让老人重新站起,比什么灵丹妙药都重要。”这类机器人利用仿生学和传感器技术,辅助老人完成上厕所、下楼梯等复杂动作。
前景可期
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,随着人机融合技术不断发展和可穿戴设备涌现,在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支持下,养老机器人市场爆发指日可待。
当前,养老机器人正从“情感陪伴”的概念炒作,转向解决具体照护难题的务实创新。尽管前路漫漫,但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,养老机器人必将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本文标签:
本文出处:http://www.kangyangtong.net/news/hyzx/8559.html
本文标题:养老机器人市场:机遇与现实
本站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。